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文化案例分享】|中建港务:践行“走出去”责任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2018-01-09 中建港务

导  语

        作为首次“走向海外”的建筑企业,在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建造过程中,中建港务顶着项目体量大、时间紧、社会关注度高等诸多压力,面临着海外项目管理经验不足、当地资源匮乏、施工环境差等诸多困难,通过采取“建精品”、“讲尊重”、“共建共享”等措施,实现了项目如期高质量竣工。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为中建港务积累了海外项目施工管理经验,夯实了“中国建造”的海外形象,为长期以港口装卸、物流为主要经济支撑的吉布提带来了经济腾飞的新希望,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源潮誉为“友谊工程、优质工程和安全工程”。


背景简介

        中建港务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2月,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资组建,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2月的上海港务工程公司,是一家以港航建设为主体的综合建筑企业。2014年,在股东方支持下,中建港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第一次走出国门,以主力军身份建设非洲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一期)工程。

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原貌


        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一期)工程由吉布提港务局和中国招商局港口共同出资筹建,中建集团负责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总价4.2173亿美元,总工期30个月,码头岸线包括1200m主码头和175m工作船码头,后方陆域则包括道路堆场面积约90万平方米、房建及仓库区面积约8万平方米、预留区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项目不仅是中资建筑企业迄今为止在东北非地区承接的最大规模港口项目,也是中建集团在非洲地区首个水工项目、海外最大的水工项目。

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全景


        从2014年8月7日开工到2017年5月24日正式开港,在历时不到3年时间里,中建港务不仅实现了“走向海外”的目标,也实现了“走得稳”、“走得快”、“走得好”的更大预期。


问题源起

        非洲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相比已经趋于饱和的欧美建筑市场,是片方兴未艾的土地,机遇与潜力“遍地生花”。非洲吉布提,是通往欧洲和非洲的海上必经之地,也是亚非欧市场的重要连接点和“一带一路”倡议海上西线的关键节点。中建港务抓住机遇,义无反顾来到吉布提这片“热土”。

        中建港务虽然在国内承接了大量的港航建设任务,具有深厚的管理经验和建造技术的积累,但仍然承受着项目工程社会关注度高、要在东北非打造“中国建造”的品牌等诸多压力,面临着海外项目工程方面经验略有不足、施工作业环境条件差等诸多压力与困难。

        但是,中建港务人“乐此不疲”,化压力为动力。在2014年10月11日,中建港务召开誓师大会,正式拉开海外工程建设的序幕,开启企业海外建设的新篇章。从此,“探索”和“拼搏”成为中建港务海外建设的关键词。

中建港务召开进军吉布提誓师大会


实施过程


01

“建”精品,塑造“中国建造”形象

        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一期)工程在业主发出中标函的同时即宣布正式开工,投标阶段和实施阶段是“瞬间转换”,没有过渡准备期,中建港务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资源匮乏。工地没有电、没有水,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所需的资源都极度匮乏。项目部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建起了海水淡化厂,解决日常饮水需求;组建发电机组,提供生活、施工用电;加强后勤保障,变换菜式或做法,竭尽全力,照顾员工们的饮食起居。

       自然环境恶劣。吉布提是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之一,4月至10月热季的平均气温在37摄氏度以上,最高可达50摄氏度。进入高温季节后,整个吉布提就是“天然的桑拿室”。项目部调整施工时间,采取早晚分段施工;给员工派发了速干衣物、防暑药等,缓解高温天气影响。

自然环境恶劣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中建港务依然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吉布提速度”:仅在合同签订后的第四个月,现场临建、实验室、海水淡化厂、搅拌站全部建成;15个月后,房建行政楼结构封顶;18个月后,工作船码头完工;两年三个月,1200m主体码头建成;2017年3月31日,合同内房建、道路堆场主要施工内容完成,具备开港运营条件;2017年4月16日,第一条滚装船正式靠泊吉布提多哈雷港,港口投入试运营;2017年5月24日,港口正式开港。仅三年时间,多哈雷港口项目就如期建成交付业主。

2017年4月16日,第一条滚装船正式靠泊吉布提多哈雷港,港口投入试运营


       中建港务不仅实现了“如期建成”的国际承诺,也实现了“中国建设标准”的整套“走出去”:港口工程全部内容,全部使用“中国建设标准”,使得“中国建造”的水准和形象有了可靠保证和直接体现。


02

“讲尊重”,促进文化共通共融

        中吉1979年1月8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稳步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亚吉铁路、多哈雷港口工程、吉布提自贸区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或启动,中吉政经关系更加密切,参与当地工程建设的中资企业越来越多,仅中建港务旗下,高峰期就有近2000名员工在吉布提工作和生活。那么,实现不同国家间文化相互尊重、相互融通成为中建港务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项目部工作的当地员工


        妥善处理这种文化差异是海外项目如期竣工的重要保障。中建港务首先充分了解吉布提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为处理文化差异奠定基础。吉布提整个国家人口90余万,伊斯兰教为国教,94%的居民为穆斯林(逊尼派),其余为基督教徒,风俗习惯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较大。其次,开展全员教育,确立文化尊重意识。利用每一个机会,培养增强领导、员工的平等意识、尊重意识,要求领导和员工严格遵守当地法律等意识、充分尊重当地员工的风俗习惯。再次拓宽沟通渠道,建立沟通机制。在驻吉布提使馆同志们的帮助下,中建港务分管领导、项目管理骨干与吉布提政府、港口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形成了定期拜访、即时沟通机制。最后积极融入当地文化,密切员工之间的关系。在当地节日期间,中建港务为当地穆斯林员工送上节日的祝福、并请他们向家人带去公司的祝福;发放慰问品,开展节日宣传,引导中方员工与当地员工共度开斋节。

走访当地员工家庭


        这些一切从尊重出发的做法,不仅为工程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中建港务在吉布提继续开展合作业务奠定坚实的基础,更赢得了当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尊重和情谊,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中吉两国文化的共通共融。


03

“共建共享”,创造共享价值

        吉布提是联合国宣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自然资源匮乏,自然条件差,经济十分落后。工农业基础薄弱,95%以上的农产品和工业品依靠进口,90%以上的建设资金依靠外援。

▲吉布提当地在扬尘中行走的瘦小居民


        吉布提建设过程中,除从国内运入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物资外,也租赁了如土方车等当地机械设备;依托项目建设,中建港务为当地提供了保安、叉车司机等岗位,帮助当地解决了600余名当地人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员工提供了有竞争力的薪酬与学习专业技术的机会,促进了本地员工职业竞争力的提升,也为本地员工的家庭幸福提供了必要的经济保障。

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项目总经理与司机walid的合影


结果成效

        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一期)如期开港,是中建港务在吉布提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丰富了中建港务海外项目施工管理经验,夯实了“中国建造”品牌形象,为中资企业拓展非洲大陆市场提供了重要交通落脚点。

       同时,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一期)的建成,对于以港口装卸和港口物流作为经济支柱的吉布提而言,将刺激当地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吉布提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源潮视察吉布提港口项目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源潮在视察吉布提港口项目时指出:“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体现了中、吉两国合作的初衷,是友谊工程、优质工程和安全工程。不仅如此,该项目既满足了走出去企业的海外投资效益,又促进吉布提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更是效益工程。”


工作展望

         张骞策马西行,郑和扬帆西下,成就了数千年前丝路辉煌。如今,筑梦“海上丝路”,是新“丝绸之路”故事,满腹建设者的艰辛与成就。通过第一个海外项目——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一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建港务正逐步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加快进入海外市场的步伐。走出去的过程,既是输出劳务、输出技术的过程,也是输出文化、输出形象,展示品牌的过程。

▲中建集团副总裁邵继江、中建港务总经理肖飞、副总经理傅瞿鸥与建设者合影


        展望未来,中建港务会继续深入谋划和探索,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理念认同、价值追求和文化融合,在海外项目建设中不断增强向心力和扩大影响力,打造中国建筑“铸造精品,铸就诚信”的招牌,努力实现港口领域的“中国建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